1、用户;
对于一个公司及一个市场操盘手来说,都要搞清楚自己服务的对象是谁,否则,其他的就不扯拉。
知道自己的用户是谁,大概是啥情况,有什么偏好等;
这个是前提,尽管是战略问题,还是放到这里。这个属于前面那个“1”,下面的都属于“0“,没有这个,再多的零,都白扯啦。
2、媒介;
知道自己的用户是谁,接下来要了解用户常在那些网站趴着?换句话就是通过什么载体能找到他们,他们一般上那些网站,如搞电子商务的人,一搬都在派代一样;
做互联网有个好处,就是从一个网站的内容等能大概判断出自己的用户是否也是这个网站的用户,同时,尝试的时效性很强。
3、办法;
知道这些用户都趴在哪些网站之后,不同类型的网站,用的招数差异非常大,例如,在社区里头,硬广告效果往往不太理想,或者,在社区里头哪怕投硬广告,连续投一个月,不如每个月投一周,然后,连续投4个月。如果要在社区抓用户,好的招数就是偏感性点,如赞助聚会,借助用户的嘴等等;
如在搜索引擎,用SEO和SEM结合,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及贴吧等;
如在新闻门户,用软文、访谈和博客等;
如在SNS和论坛等,用多加好友,弄个小组,多发点质量高的内容等,走的是情感路线;
4、增信;
增信,就是增加用户对自己网站(公司)的信任感。传统商务,面对面等,信任感相对要高一些,而电子商务恰恰相反,看不见摸不着的,用户的信任感明显不一样(没在网上买过或卖过东西的人,是没感觉的!)。总结老邢用过的招数,分为两类:
一、硬信任:1、营业执照;2、800免费电话(01年那会有800电话的非常少,费用很高,特拉风!);3、办公室图片等;4、ICP证;
各位,你要是有5亿美刀在银行,也可以让银行出个证明;或者,楼是自己盖的,把房产证弄上来都靠谱。
总而言之,硬信任就是让用户能看得到能相信你的,如房如地如银子等
二、软信任:1、网站页面设计得,让人一看就是有实力和想法的;2、说自己是新浪的合作伙伴;
软信任,就是能感受到的。如我老爸是克林顿的老师,我是短跑之类的。
5、氛围;
氛围,就是让用户登录网站之后就有要花银子的冲动,好比老邢在上海时,朋友交代:在上海吃饭,如果门口排着队的饭店,到那吃准没错。
当然,这里的氛围,还包括维护老用户的营销等。如过年过节,发个让用户感动得恨不得把兜里的美金全花完的短信或邮件等。
我们这些老电商,早参考学习的对象都是美国电商,如amazon。美国的电商网站基本都很简洁,但经过好长一段时间,我才发现中国的用户更喜欢热热闹闹的氛围,所以,你现在看到淘宝等网站整得很喜庆,也就可以理解啦。